大崎史話

大崎村沿革

    本村由舊時大崎腳、頂埤子、內埔子、十四甲、大邱園等村莊合併而成,在省公路未開闢以前,往來嘉義以南的車輛,大崎腳的十四甲莊,是必經的交通要津,但自光緒二十二年,台中至打狗間的公路開通後,漸漸沒落。

部落舊名由來
大崎腳:因舊有道路,在現今村辦公室西側,有一坡度很大的斜坡,是進入村中明顯特徵,故名之。
頂埤子:因村莊內有一口很大的埤塘而得名。
內埔子:位於牛稠溪內陸而得名。
十四甲:當地有一富翁,土地之大一望無際,為耕種方便,分成十四塊,每塊約一甲地,村民指路時,以十四甲         地富翁稱之,久之簡稱十四甲。
大邱園:大邱園台語意思是大塊農田之意,乃舊時有一農民田園很大而得名。

 

秀林村沿革

    秀林村舊名是林子尾,本村由林子尾、火炭埔、溪子尾、溪底寮等莊合併而成,清朝屬打貓東堡,日據時代改屬打貓支廳大崎腳區,民國九年改屬民雄莊林子尾堡,光復後改稱秀林村

部落舊名由來
林子尾:舊時本莊種植大量蓮霧,每當收成時,居民都要爬上樹尾採收蓮霧而得名
溪底寮:舊時外地人到本地謀生,在此地搭草寮居住,逐漸聚成聚落而得名

溪子尾:因位於牛稠溪支流尾端而稱之

火炭埔:此地樹木茂盛,獅堡居民聚集,砍柴燒炭以維生計而名之

 

自然環境

地形地勢:大崎地區位於嘉南平原與阿里山交界邊沿,村莊東面有少部分低矮丘陵,南面是牛稠溪           ,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,地形豐富而有變化
地質土壤:本區地質屬更新之沖積層,丘陵部分多紅棕壤,地力較差,謹宜旱作,平原分為盤層土           、沖積土和腐土,適於種水稻

    :本地位於北回歸線北緣,屬於西部溫暖冬季寡雨形氣候,年均溫24度,七月溫度最高,           元月溫度最低,年雨量可達2000公厘,夏季盛行南風及西南風,冬季為北北西風 

 

 

著作權(c) 2002 大崎國小。保留所有權利。
dcps@mail.cyc.edu.tw